孤獨癥譜系障礙簡稱孤獨癥,是一類發生于兒童早期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,以社交溝通障礙、興趣狹隘、行為重復刻板為主要特征。2023年,美國疾控中心(CDC)發布最新美國孤獨癥兒童患病率(根據2020年數據統計):1/36,其中男孩確診率為女孩的3.8倍。
孤獨癥通常起病于嬰幼兒期,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藥物,主要治療途徑為康復訓練。研究表明,3歲之前的干預效果明顯優于3歲之后,6歲以后的干預效果明顯下降。早期發現、早期行為干預和教育可顯著改善孤獨癥患兒的不良預后。
那很多家長就會問了,大家都說及早發現及早干預,可是我的孩子還很小,話都不會說,怎么能確定他是不是有孤獨癥的傾向呢?對此,星星贊總結了以下兩點建議供家長參考:
按時參加兒保體檢
不同年齡的寶寶有不同的生長發育指標,面臨不同的疾病和健康問題,定期體檢是及時發現孩子健康隱患的重要手段。很多家長認為,只有在孩子患病時才帶孩子做疾病治療,其他時候都是以教育為主。其實,合理的健康體檢是可以起到及早發現疾病或預防疾病的發生。
以天津為例,孩子出生后,在3、6、8、18、30月齡及1、2、3、4、5、6歲共11個年齡段都要到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、鄉鎮衛生院兒童保健科接受孤獨癥篩查,初篩疑似孤獨癥的兒童將轉診到轄區婦幼保健機構進行復篩,并對復篩“未通過”的兒童轉診至市兒童醫院、市婦兒保健中心、市安定醫院3家市級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診斷,確診的孤獨癥兒童進行后續治療和康復服務。
因此,定期參加兒保體檢是早期篩查、發現兒童孤獨癥的重要途徑,家長應予以重視,按時帶孩子進行體檢。
注意觀察孩子,及時進行自查
父母是每天與孩子朝夕相處的人,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。一般來講,1歲以內的嬰兒就能初步辨別出一些孤獨癥癥狀,但實際上大部分孩子被發現有孤獨癥都在兩歲以后,多數是由于發現孩子不會說話,才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,但其實孤獨癥兒童除了語言發育遲緩,還伴隨著一些其他典型癥狀,細心的父母是可以通過孩子的一些日常表現有所察覺。
此外,很多省市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孤獨癥早期篩查體系,家長自查就顯得更為重要。建議家長可以根據《0-6歲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表》,按照不同月齡對孩子進行定期自查,有利于盡早發現孤獨癥傾向和其他發育問題。
若篩查結果有異常,家長需及時帶孩子到當地醫院或婦幼保健院,請專業醫師進行進一步的全面發育評估,以確保孩子能夠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目前,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干預已成為政府、行業和社會的共識。2022年8月,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《0~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規范(試行)》,重點聚焦兒童0~6歲關鍵階段,要求全國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兒童孤獨癥篩查、診斷和干預康復工作,相信隨著政府孤獨癥早篩工作的推廣和完善,更多星星的孩子將得到更好的干預和支持,未來也更加可期。
上一條:國家衛健委:為0至6歲兒童提供孤獨癥篩查干預服務
下一條:孤獨癥Q&A | 所有問題,終會迎來最完美的答案 |
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