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寶之夢坐落于天津市寧河區,來到這里,我們見到了創始人李潔,她外向健談,言談舉止間透露著幸福和滿足。
醫生判了“死刑” 但我絕不放棄
如果不是深入交談,絲毫看不出她的人生歷經磨難。提起兒子希希時,她終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,希希在2歲時被確診孤獨癥,醫生都判了死刑,“好不了,能自理就不錯了”,孩子的確診也導致了李潔婚姻的破裂。一個單親媽媽帶著一個孤獨癥兒子,未來該何去何從?
可能正如李潔敢想敢干、執著堅韌的性格,她說“孩子有病就得治”,從此就開啟了單親媽媽帶娃康復的漫漫長路。
當時孩子在三家機構康復的費用加起來一萬元,她的工資杯水車薪,她就在下班時間干微商、跑出租;沒錢買孩子康復的教具,她就自己制作;時刻與孩子說話互動,與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忙碌;為了幫助孩子克服刻板行為,她連續半個月帶著孩子去踩井蓋、上廁所,她說“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,不然我的孩子受歧視”;為了讓孩子融入社會,每周坐車幾個小時帶孩子去海洋館、動物園……
四歲終于開口說話了 人生有亮了
功夫不負有心人,希希從四歲起喊出了第一聲“阿姨”開始,說的話越來越多,互動也越來越多,直到6歲時康復得跟正常孩子已經沒什么區別了,進入公立小學進行融合,至今已經五年級了,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希希的孤獨癥病史,學習成績名列班級前十名。
采訪的當天,我們也見到了希希,他正在認真上網課,是一個胖嘟嘟的大男孩,活潑開朗,見到我們還會主動打招呼,小嘴非常流利地一直說個不停,還會跟媽媽“頂嘴”,絲毫看不出與普通孩子有什么不同。
作為一個單親媽媽,兼顧事業和家庭,既當母親又當父親,過程中的艱辛不言而喻,無數次的崩潰、絕望,她也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,但在彌留之際想到了孩子和父母,緊急向親人求救。事實證明,她的堅持是對的。
通過李潔和兒子希希的故事,最大的感受就是堅持就會看到曙光,李潔的身上有一種近乎執拗的堅持,她自己也說“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不對”,但也許正是這種執拗成就了今天的希希。
我的初心就是,來一個孩子,必須好一個孩子
為了幫助身邊像希希一樣的孤獨癥兒童,2017年希寶之夢成立,很多家長慕名而來,希希的成功,給很多絕望中的孤獨癥家庭帶來希望。希寶之夢也不斷發展壯大,從最初的三個孩子到現在的100多個孩子。為了全身心投入康復事業,她選擇放棄了一份人人羨慕的“金飯碗”工作。 她說,“我的初心就是來一個孩子,必須好一個孩子,最大的心愿就是讓來希寶之夢康復的孩子都能像希希一樣走進學校,融入社會。”
上一條:2022收獲感動,那些溫暖的笑容,助我們前行
下一條:只爭朝夕,不負韶華,用心康復每一個特殊兒童 |
返回列表 |